400 650 1979
隨著中國整體疫情放緩,消費者生活逐漸恢復正常,大灣區消費者在疫情后對不同酒類的需求喜好、消費模式有什么改變呢?通過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調查數據分析,深入了解大灣區酒類市場的最新趨勢及發展機遇。
大灣區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,也是中國通往國際的門戶。本土與海外的人、物及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。大灣區有著深厚的飲酒文化,而飲酒觀念也是“市井”與“國際范”并存,不僅有多個本土知名酒類品牌,大灣區的深圳、廣州酒類進口量也是位居全國前三。
粵酒在新時代中面臨著無限的機遇,同時也充滿挑戰。我們該如何振興粵酒品牌?
2021年大灣區酒類市場的
轉變及機遇
大灣區九市發展迅速,尤其是在創新科技、先進制造業、初創企業、電子商務等,吸引不少海外及其他城市的年輕人到區內居住。他們敢于挑戰和嘗試新事物,豐富大灣區對酒類的消費層次。
2021年,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,白酒、啤酒、洋酒、葡萄酒四大板塊,從廣東省的發展來說,目前除了葡萄酒市場,其他均有所增長。
廣東酒類市場發展進入變革調整期,品牌集中度加劇,品類豐富多樣,品質不斷提升,消費回歸理性,市場競爭激烈。廣東地產酒規模以上企業產量同比2020年略有增加,但銷售總收入基本持平。
據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調查顯示,2021年全廣東省酒類生產總產量約40萬7千升,同比增長9.52%,銷售收入約191億,同比增長5.87%;其中啤酒總產量約388.66萬千升,同比增長10.56%;白酒總產量16.83萬千升,同比下降8.13%;黃酒、露酒及其它酒1.96萬千升,同比下降10.1%。
同時,2021年全廣東省銷售收入580多億元,同比增長4.64%。據協會調查顯示,低價位酒類產品更受消費者喜愛,100元以下含啤酒銷售收入占了四成左右,同比增長4.52%。
其中,國產白酒(含其他酒)銷售收入約305億元,同比增長7.78%;進口烈酒(含國內灌裝)70億元,同比增長2.94%;進口及國產葡萄酒約39億元,同比下降30.77%。
去年葡萄酒在市場中經歷了一個“寒冬”。進口葡萄酒市場壓力加大,國產葡萄酒機遇與挑戰共存。放眼全國,從2021年1-12月,中國葡萄酒進口量下降。
數據顯示,同期葡萄酒進口量為4.24億升,價值16.9億美元,年同比分別下降1.36%和7.39%。雖仍處于下降狀態,但與2020年進口量額分別下降28.8%和19.9%的數字相比,降幅已經明顯收窄,有復蘇跡象。從2021年全年來看,增長趨勢在年中達到峰值后,開始繼續放緩,后勁不足使全年數據回落。
大灣區地產酒品牌面臨著
哪些發展阻力?
粵港澳大灣區以建設成創新、開放的灣區為目標?梢灶A見,未來區內的消費者將能享受更多國際化的產品及服務,選擇也會更豐富;浉郯拇鬄硡^的發展既是機遇,也充滿挑戰。
在消費者有更多選擇、新興企業不斷涌現的現況下,傳統企業需要有創新思維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中占一席位。
如廣東的幾大香型的白酒在本地已經興起了很多年,大部分是口糧酒,消費量大,有天生的優勢。比如廣東的九江、石灣,這些本土品牌都是處于增長階段。廣東酒企有實力的也不少,歷史很長,但是名聲不夠大,如今本土品牌面臨著不少阻力。
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表示,目前主要阻力來源于:第一,廣東地產酒沒有跟上改革步伐。當茅臺賣4塊錢的時候,我們的豉香型酒賣2-3塊,但是現在茅臺飛漲。
第二,廣東人偏向于安逸。他們較為滿足縣城生活,而且酒不像其他產品有保質期。
第三,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類似清香、濃香或醬香型白酒一樣,按照年份去做。原本酒廠都是做多少賣多少,兩三年售完。但是茅臺年份酒出來后,廣東一些大型酒廠才開始存老酒,比如陳太吉,梅州珍珠紅等。原來品牌缺少意識,導致現在消費升級高端的時候,廣東就缺失了這部分。
第四,缺少宣傳。十二香型中,廣東豉香低度酒是唯一不添加水的,其他香型都需要加水,有著這樣的特殊傳承工藝,但是我們并沒有對外宣傳,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。
最后一個阻力是酒品單一。原本米酒的度數低,工藝改進大多數還比較落后,酒質一般,F在很多企業有了新技術,比如九江將米酒中不好的物質提取掉,喝完隔天也不會不舒服。
本土品牌如何更好融入市場?
事實上,大灣區作為全國最大、最開放的市場之一,酒類飲品有龐大的市場, 只是在中國,很多消費者或者專家把米酒邊緣化,因為總量太小,目前還沒有一個大的龍頭企業,我們需要把基礎踏踏實實的做好,未來才能更好地走出廣東,走出國外。
其次本土品牌應該提升文化角度,洪會長表示:“因為酒大部分是在精神層面的,在文化角度上它是可以寄托的!北热缑分菘图夷锞浦箅u蛋可以滋補身體,佛山酒廠開庫儀式作為旅游項目等,也是一種文化情懷,不妨借鑒葡萄酒在這方面的成功之處。
本土品牌想要占據一席之地,彭洪表示應該要有三個自信,“文化自信、品質自信和價值自信”。年輕消費者群體對于米酒天然的花香、果香還是更容易接受。
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從五個“品”上去提升自我。首先是“品牌打造”;品牌的樹立應該是工作的重點,如果沒有品牌,很難長期發展。第二是“品質調整”;地產酒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改變工藝,提高品質,使其適合現在的消費群體。
第三個是“品相提高”;現在的大部分包裝都是光瓶,應該重新去適應年輕人,哪怕品鑒上不去,但是也要有適應現代消費者的顏值。第四和第五點是“品鑒推廣”和“品味特色”;品味才是支撐廣東酒的特別之處,創新打造,把它務實。近年來,本土品牌如石灣、九江、長樂燒等企業,已經將基礎打得很好,但還是需要地產酒推動消費者的認知層面。
來源:葡萄酒雜志
